时间: 2023-12-04 13:22:44 | 作者: 烟气分析仪
首届国际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科技会议暨山东省碳纤维产业链推进大会上,12个产业链项目“卡位入链”
首届国际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科技会议暨山东省碳纤维产业链推进大会上,12个产业链项目“卡位入链”,中国碳纤维基地就此落户;与中电(山东)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新能源装备产业蓄势待发;2023年第11届亚洲青少年棒球锦标赛(U15组)、2023威海临港新青年音乐节等精彩活动轮番上演,递出“动感新城·最棒临港”的新名片……
“高光”背后,是临港区10年来艰苦创业、砥砺奋进推动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的成效使然。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那个曾经单一的工业园区已然成长为一座产业集聚、项目集聚、人气集聚的现代化产业新城,地区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56.53亿元预计会增长为今年的104亿元,年均增速7.7%。
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临港区将牢固树立大抓经济工作导向,全力推进招商引资、骨干企业膨胀等七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点工作,在绿色低碳高水平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全力“奔跑”。
“工业立区、发展先进制造业”是临港区建区的初心。10年来,临港区坚持初心不改,将高水平发展的线路图不断校准。今年,临港区将新材料、新能源装备、数字化的经济确立为三大产业,持续谋划跟进重点项目,强化全流程组织保障,向新、向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碳纤维被誉为“21世纪新材料之王”。虽然只有十分之一头发丝粗细,硬度却是钢的几倍,重量比铝还轻。
经过10年来的深耕细作,一张碳纤维织就的“临港名片”叫响全国。近日,临港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特色产业集群入选2023年度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名单。
最近,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又为碳纤维找到了新的应用场景——储氢瓶。拓展纤维董事长丛宗杰说:“碳纤维材料制造成的储氢瓶重量更轻、容量更大,支持氢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更高。”
作为国内首家从事碳纤维研发并实现碳纤维连续稳定化生产的非公有制企业,拓展纤维批量生产的各等级高性能碳纤维产品对标国际,成为首家通过C919国产大飞机PCD预批准的国产碳纤维生产商。
今年以来,拓展纤维生产车间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1.05亿元。丛宗杰说:“有了临港区的全力支持,国产碳纤维迎来了快速的提升的10年。上下游企业纷纷来到临港区,和我们做起了‘邻居’。”
“龙头”起舞、聚势强链。建区以来,临港区整合“政产学研金用服”等资源要素,全方面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五链”协同,引导碳纤维产业集聚资源、集成创新、集群发展。
从科技研发到原丝生产,再到中下游复材应用……如今,临港区碳纤维产业已集聚50多个科研平台及中下游项目,朝着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迈进。
今年刚入驻产业园,威海庚鑫旅居房车有限公司各类越野房车订单不断。内饰部分使用碳纤维或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是庚鑫房车的一大特点,这样一来整车重量非常大程度上减轻。威海庚鑫旅居房车有限公司技术管理部部长朱灿说,所需复合材料均在区内采购,实现了就地配套。
“目前,临港区碳纤维产业链已覆盖了下游复合材料制品之前的所有环节。”威海临港新材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战胜介绍,碳纤维产业园已引来37个高端产业链项目,进驻22家重点科研平台,常态化与20多家高校院所开展合作。
11月15日下午,国家碳纤维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的热分析实验室里,最新一批氮化硅产品样品正在进行热导率分析。威海市产品质量标准计量检验研究院碳材料计量检测科科长赵德明说:“之前企业研发的新工艺新产品都送去北京高校检测分析。中心设备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以来,企业每周会送到我们这里检测。一般送来的当天就能完成检验测试的数据反馈,用来指导调整工艺。”
坐落于碳纤维产业园里的国家碳纤维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具备该产业91项计量校准能力、63项关键参数测量测试能力。目前,中心已为产业内60余家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提供了计量测试服务,碳纤维产业核心客户服务覆盖率超过90%。
除了以碳纤维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聚链成群,新能源装备、数字化的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也渐入佳境。
“双碳”目标引领下,全国各地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风生水起”。锚定推动绿色低碳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目标,临港区强化要素保障,全力打造能源装备项目聚集区。
目前,临港区先后与景能科技、中国电力、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华能山东、金风科技、浪潮数字能源科技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达成框架合作协议,研究制定示范区建设总体设计和实施路径,着力攻坚零碳发电端、零碳企业端、零碳交通端、零碳建筑端四大领域。
数字经济也是各地经济发展的重点。今年8月,临港区与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框架合作协议,投资24亿元的卫星研发制造、运营应用和数据分析项目正式落地。航天宏图是国内领先的卫星互联网公司,其研发的遥感与地理信息一体化软件,实现了遥感基础软件的国产化替代。
9月22日,首届威海市“数字+金融·科创”大会上,威海临港科创基金港正式揭牌。作为临港区首个基金示范项目,科创基金港首期组建了5亿元规模的政府引导母基金,签约引入24家金融、服务机构。今年,临港区共统筹创投、产投等各类基金10亿多元,出台《威海临港区推进基金业发展的十条意见》,区域高技术产业投资提高62.7%。
三大主导产业齐头并进,重塑着临港区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中国碳纤维基地、景能新能源等30多个引领性平台和产业链项目先后落地临港区。前三季度,临港区GDP增长6.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4%。
近日,马夸特开关(威海)有限公司汽车系统和开关项目二期生产车间里,新新一代的奥迪高端电动汽车平台(PPE)电池管理系统进入试生产阶段。这是该产品首次在中国生产。
在这个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的全球“样板工厂”里,20多条生产线%以上。马夸特开关(威海)总经理贝特霍尔德·阿伦茨说:“因为临港区的支持,二期项目建设进度提前了近两个月。6年来,临港区细致入微的服务,让我们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作为全省对德招商的典型案例,马夸特开关(威海)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是临港区发力专业招商、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缩影。成立10年来,临港区已吸引开泰体育、威鹏晟、顺丰物流、马夸特、豪雅光电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专精特新、优质外资企业,打造起碳纤维、威高生物科学技术、高性能工程塑料、中欧和中日等特色园区。
今年,临港区接连召开招商引资动员大会、招商工作推进会,将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把大抓招商摆在大抓经济的突出位置上,打造两大专业招商平台,组建9个专业招商小队,提升队伍专业能力,树立“链式”思维,掀起新一轮的招商引资热潮。
依托临港区商务局和威海临港新材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专业招商平台,临港区吸纳51名优势人才,通过“部门+企业”方式,形成“1+12”的招商合力。在延续敲门招商、以商招商基础上,临港区与专业性分析机构开展合作,提升招商引资精准度。
更加专业精准的“链式招商”,引来一批优质项目。10年来,临港区累计签约引进重点项目213个,每年储备40余个重点在谈项目,入驻了我市首个德国独资项目马夸特开关(威海)项目、全区首个外资医药项目日本华钟制药项目、中玻功能玻璃智慧生产基地项目、广泰应急装备生产基地项目等国内国际行业领先优质项目。今年,临港区储备在谈项目达120余个,又引来45个总投资200多亿元的产业项目,世界500强德国采埃孚汽车安全系统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
“去年年底开工建设,今年9月底投产。每一个重要节点都有工作人员上门服务、贴心帮办。”蓝际智能(威海)有限公司负责的人介绍,该项目总投资2.3亿元,主要是做拖挂式越野房车、拖挂式帐篷车、自行式房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订单已排到2024年。
项目引得来,更要建得好。临港区实施“加快项目建设要素保障联动协调机制”,重点跟踪服务项目,协调落实各项要素需求,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建设。截至10月底,临港区74个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实施类开工率100%,17个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全年预计投产项目40个以上。
走进威海华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个个大型金属罐沿管线排开。初加工的中药材经过10道工序,最终生产出固体粉末状成品。今年5月投产以来,华钟制药的订单已排到了明年,预计年出售的收益达3亿元。
华钟制药主要进行生药加工及复方中药提取物粉末生产,该项目将被打造为客乐谐制药株式会社在中国最大的汉方药生产基地。从项目洽谈到签约,从开工到投产,临港区为项目“量身定制”一整套审批服务“大礼包”,提供全方位服务。
营商环境既是“软实力”,也是“硬支撑”。临港区立足项目招引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强化系统集成思维,探索任务集成、措施集成、力量集成的方法路径,持续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今年,临港区开展企业大走访、企业家日等活动,创新定制包办、一码集成等服务模式,企业审批效能提高70%。
虽然城市建设晚,但临港区起步就向着精致方向发展,所辖三个镇也是各具特色。
驱车沿着台州路往威青一级路方向驶去,学校、医院、足球场、棒球场等城市配套设施映入眼帘。10年间,那个卫星图上不起眼的“小星点”,已长成为一座拥有“七纵六横”路网体系、区域功能健全完善的精致城区。
草庙子镇正棋社区居民姚金玲于2013年搬入小区楼房居住,见证了临港区建区以来的发展变化,“这里以前都是荒地,现在是小区高楼林立、配套齐全,出门买菜、孩子上学都很方便。”
在建设精致城市过程中,临港区坚持以民生福祉为导向,一直在优化城市业态布局、增加便民服务设施、缩短社会服务半径,百姓宜居指数、幸福指数逐年增强。
位于林泉河湿地公园北侧,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临港院区已启用快半年时间。医院副院长张焕虎说,医院的启用,破解了过去当地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便”的难题。
眼下,这座“现代化智慧型医疗综合体”将住院手续办理、住院缴费等功能整合至手机,可实现线上全流程自助入院、出院办理,把医院装进了“口袋里”;同质化设置10余个专业学科,成为烟威地区顶级规模、总实力最强的优势学科群。
幼儿园、中小学校增加10所,在校生翻一番达17000名,在校教师超1100名,临港学子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
138家幸福食堂,基本实现了农村“一餐热饭”全覆盖,推行“食堂+信用+志愿”的服务模式,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元化服务;
新开通4条客货邮公交专线个村级物流配送点,实现汪疃镇行政村全覆盖,有效打通农村物流服务“最后一公里”……
不仅美在颜值,更美在内涵。紧扣精致城市建设新要求,临港区精准实施31项城建市政重点工程,先后承办亚棒赛、新青年音乐节等100多场文体赛事活动,不断做优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活力,擦亮“动感新城·最棒临港”的城市品牌。
一场新青年音乐节“点燃”了这个夏天。9月23日、24日,2023威海临港新青年音乐节吸引了6万名乐迷到场,全网点击量超20亿,拉动文旅消费过亿元。
以音乐为媒,临港区完成了一场与青年的“双向奔赴”。地处威海全域城市化和市域一体化的中心节点,是威海发展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极和最新城市拓展区,先后被评为“中国最佳总实力开发区”“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工业区”。
聚焦“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临港区全力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全面构建“城市+青年”一起发展生态,加大对青年就业和扶持力度的同时,积极推动青年创新创业,提供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大赛等支持政策和平台。
在临港区,“本垒打”“传球过线”“点球”等棒垒球专业术语成为市民热议的高频词。
2016年,临港区建成山东省首个标准棒球场,拉开了推动棒球运动、竞技体育蒸蒸日上的序幕。截至目前,临港区已举办2023年第11届亚洲青少年棒球锦标赛(U15组)等国际国内高水平赛事100余场,探索出以赛谋城、以赛兴业的城市发展新路径。
“希望通过合作交流,将临港区建设成整个亚洲的棒球综合性赛事中心、产业中心,助推棒球体育产业在临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整体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亚洲棒球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棒球协会主席陈旭说。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林泉河湿地公园绿道上不时看到市民锻炼的身影,一幅远处水鸟飞翔、近处欢声笑语的和谐画卷铺展开来。60岁的市民周霞思回忆说:“那时候脚下还是泥土地,一片荒芜。现在漂亮多了,早上大家在这里晨练,晚上又来跳广场舞,真热闹。”
“天蓝地绿、河清湖美”是辖区居民对临港区最直白而深情的“告白”。自2015年起,临港区对林泉河进行生态修复,打造的林泉河湿地公园成了“一河清水、两岸秀色、三季花香、四季常青”的生态发展轴,让满城百姓尽享“生态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