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原是网络流行词,指一种力量感强、节奏激烈的说唱音乐风格,后来人们常用“硬核”形容“很厉害”“很彪悍”“很刚硬”。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各级领导干部无疑要“硬核”。越是任务艰巨、形势复杂,越是呼唤更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硬核”干部。什么样的干部才能在党的伟大事业中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成为可堪大任的“硬核”干部?
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是“硬核”干部的鲜明特征。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高浪急甚至是惊涛骇浪,一副能挑重担的“硬肩膀”显得很重要。在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的今天,必须强化“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满怀热忱干工作,坚决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始终担责于身,敢啃“硬骨头”、敢接“烫手山芋”。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决不能听到“牵头”就“缩头”、听到“负责”就“塞责”。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气神,始终履责于行。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劲头,找准定位谋划工作,始终以最好的状态“奔跑”,善于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高度重视学习、加强实践锻炼是“硬核”干部的立身之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干部工作是一种创造性极强的工作,是综合性、系统性的复杂劳动,需要多方面的知识积累。对于“硬核”干部来说增强学习本领、提高自身素质特别的重要。深刻认识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上的能力,要树立全局眼光和视野,工作抓到点子上,增强工作的前瞻性、计划性、步骤性,逐步的提升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养成勤奋学习和深入思考的习惯,从始至终保持不断学习的奋斗姿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水准,真正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学习的目的是运用和实践。实现由理论转化成实践,由学习付诸于运用,不能离开深入扎实的调查研究。“硬核”干部要善于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只有脚下有泥土,才能做到心中有力量,深入基层摸清摸准摸透实情,听民声、聚民意发现群众所急所盼的问题,通过真抓实干让工作责任压得更实,用贴心服务让群众更满意。调查研究做得好不好最终还要看是否解决了真问题,如果说察觉缺陷是眼光,那么处理问题是能力。“硬核”干部要真正增强处理问题的能力,正视问题、察觉缺陷、处理问题,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处理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推动进步、实现发展。
自信坚韧、踏实肯干是“硬核”干部的基本品格。干部成长道路上,不可能都是鲜花和掌声,难免遭遇委屈或挫折。这就要求“硬核”干部要有乐观豁达的心态,辩证看待“逆境”“低谷”“挫折”,耐得住寂寞、吃得住清苦、受得了委屈,始终把火热的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心胸境界,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各自普通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干事,说一件、做一件,做一件、成一件,切切实实地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拒腐防变、敬畏法纪是“硬核”干部的底线原则。行稳方能致远。近年来,一些所谓的“能吏”纷纷落马,究其原因是“魄力”“能力”用错了地方,面对诱惑和“围猎”失了“心神”,最终受到党纪国法严惩。“硬核”干部必须要时刻紧绷纪法之弦,习惯在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住做人、做事、用权、交友的底线,把政治纪律摆在首位。注重家风家教。以身作则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人,自觉做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的模范,扎紧篱笆、守好“后院”,绝不给“围猎者”可乘之机。注重谨慎交友。工作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是必然的,但交往要有原则、有界线、有规矩。自觉净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八小时以外也要遵规守纪,做到慎独慎微慎初慎终。从始至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和人民情怀,经常想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做到公道正派、善良朴实、简单专注,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把心思集中在干大事上、把能力体现在干成事上。(赵坤)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育学生的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逐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大家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化的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化的经济成为中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精准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逐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身个人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体系、传统产业与新兴起的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所有的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化的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稳步的增长和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