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1-29 02:22:26 | 作者: 发动机排放测试系统
9月28日,一列CR400AF新型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从福州南站驶出,连接福州与厦门、漳州的福厦高铁
9月28日,一列CR400AF新型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从福州南站驶出,连接福州与厦门、漳州的福厦高铁全线投入运营。描绘着中国红涂装的动车组列车,似一条钢铁长龙,在山海间腾跃。
历经6年多时间建设,全长277公里的福厦高铁,穿越多处山脉,跨越多处海湾,将难上九重天的闽道与大海紧紧相连。福厦高铁与规划的宁波至温州至福州高铁、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漳州至汕头高铁、预计年内开通的汕头至汕尾高铁、9月26日开通的汕尾至广州高铁连通,将组成新的更高标准宁波至广州高铁通道,是“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行车速度最高的跨海铁路,完善了我国沿海智能高铁建设体系,为高速铁路建设由沿海向深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让“坐着高铁看大海”成为现实。
据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客运部副主任杨彬介绍:“福厦高铁开通运营初期,国铁集团每日开行动车组列车8对;四季度调图后,每日开行动车组列车最高达62对。福州至厦门、漳州最快分别55分、89分可达。福州厦门实现“一小时生活圈”,厦漳泉闽南地区实现半小时交通圈。”
福厦高铁所经地区,正是福建省人口密度最大、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拉近了沿线万人民的生活、工作圈。福厦高铁的开通运营,加强完善了东南沿海铁路网布局,使路网辐射范围更加广阔,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杨彬介绍到“既有的福厦铁路建成通车以来,客流量不断地攀升,特别是节假日期间客流高峰高度集中,福厦铁路运力趋近饱和,平均客座率达到了80%以上。福厦高铁开通运营初期,将按照日常线、周末线、高峰线开行动车组列车,可以有明显效果地缓解既有杭深线福厦段运输紧张的局面,还能使福厦铁路进一步发挥城际运输功能。”
素有“中国海盐文化之乡”称号的泉港,盐业资源丰富,海盐生产历史悠远长久。泉港紧紧依托福厦高铁开通运营的有利契机,持续深耕精耕海洋经济,擦亮“山腰盐”百年老字号品牌价值。通过发挥福厦高铁汇聚人才和资源的独特优势,开拓盐企新商机,不断引领盐产业壮大,积极探索盐的衍生产品领域,在医药、化学试剂、美容用盐等方面研发新产品,提高“盐”产品附加值。
被中央赋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定位的福建,福厦高铁、港口等是其对接“一带一路”实施方案的重点项目。厦门港、泉州港是福建省内轻工业磅礴发展的重要支点。未来,一旦“港口+高铁”的新型运输体系形成,将进一步提升福建纺织业、制鞋业两个千亿产业的发展。依托厦门港、泉州港两大良港,福建的制鞋企业也能轻松搭载福厦高铁,将国产鞋销往世界。
福厦高铁加快了福州至厦门间各地市的“同城化”生活,将福建最大的省会城市福州和最具经济活力的厦门特区紧密融合,聚合了发展要素,加快了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密切往来和铁路沿线区域产业整合升级。
甘敏丽经营着一家制鞋厂,常来往于福州和厦门之间。作为外省人在福建发展,十年前看准了福厦铁路发展带来的发展契机,将鞋厂从内陆地区迁移至莆田,这里形成的产业规模、信息聚集优势、交通便利条件优势,使得她的企业如鱼得水,蒸蒸日上。如今,福厦高铁开通运营,给甘敏丽的出行带来了更多便利,“福州至厦门最快只要一小时,和市区坐地铁、公交的时间差不多。”甘敏丽对自家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自豪,对企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听闻福厦高铁开通,福州市民小李乐得合不拢嘴。十年前,小李从厦门某大学毕业,经朋友介绍,来福州创业,从厦门到福州乘坐普速火车,经由鹰厦线,十三个小时,一路颠簸。福厦铁路开通后,便捷的交通让小李往返福州和厦门老家之间如鱼得水。如今,福厦铁路再次升级,小李感慨地说,福厦高铁将进一步带动同城化,便利了百姓出行,城市越来越宜居,生活越来越便利。
目前,泉州台商区正继续集中资源力量,有序开展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双轮驱动,努力把产城融合做精做细、扁平化,带动区域高水平发展的全新格局已初步成型。其中,备受瞩目的高铁片区位于台商区东北部,临近科技产业园和现代产业园区,福厦高铁的开通运营给高铁片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周边产业片区协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驱动力。福厦高铁拉动了台商区特色产业走向现代化、高端化,加快了铂尔曼酒店、希尔顿酒店等5个星级酒店项目建设,推动了SM城市综合体、华侨城海丝未来城项目落地,实现了近30公里海岸线高端餐饮住宿配套,创建了浮山村、玉前村等海洋特色村。便利的交通条件、高端的环境质量和舒适的功能配置,使得居住性、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共融,福厦高铁为加强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功能,提升能级品质,打造功能完善的城市体系添砖加瓦。
为助力福建打造绿色经济,福厦高铁建设和运营中绿色环保理念处处得以体现。据中交二航局新建福厦铁路六标项目总工程师罗长维介绍:“泉州湾海域地处河口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防腐涂装的材料都是环保型的。在选线过程中,设计团队也全面调查了沿线植被、浮游植物类型,两栖动物、爬行类、鸟类等,通过绕避森林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区等措施,发展建设的同时也要尊重自然。在桩基施工的时候,泥浆采用固液分离和泥浆循环技术,解决了桩基施工时,对海洋环境的破坏。”
新建厦门北站换乘中心安装了中国高铁站房面积最大的天气感应式智能天窗,面积约1400平方米。天窗可根据实时监测的光照、降雨、风力等环境数据,自定义调整开合角度、开合时间及窗帘覆盖面积。“据测算,每年可减少40天通风系统运转,相当于减少14吨二氧化碳排放。”“新建厦门北站所采用的智慧管控系统是闽南地区顶级规模、最先进、功能最全的站房智能化集成系统。”中铁建设厦门北站项目机电负责人牛化玉说,预计每年可节省100万度电,相当于减少960万吨二氧化碳,实现绿色低碳运行。
福建省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沿海有3752公里海岸线万公顷滩涂,丰富多彩的山海自然景观叠加,青山绿水间,处处皆美景。福厦高铁串起了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五座沿海城市,丰富多彩的滨海旅游自然资源,多元的海洋文化,被这条铁路一线串起。
福州、厦门是福建省内旅游业的重要城市,旅游业是福建省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福厦高铁具有列车速度快、舒适、经济、高效等特点,更大程度上方便旅游者快速畅游福州、厦门等旅游目的地,福厦高铁的开通将加速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十三年前的4月26日,福厦铁路正式通车运营。当天,随着厦门至福州的第一趟动车从厦门北站驶出,厦门与福州之间的时空距离大幅度缩短,客流量不断攀升,特别是节假日期间客流高度集中。厦门、福州形成“两城一体”,厦门至福州的铁路旅行用时由原先绕行鹰厦线小时以内。
历经十三年的发展变迁,如今福厦高铁全线开通运营,厦门、福州实现“1小时生活圈”,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形成“半小时交通圈”,东南沿海城市群串联起一条“黄金旅游带”,极大方便了两地旅行通商、人员流动和经济往来,也在鹭岛厦门和八闽各城市间,奏响了山海协作的动人乐章。
已经在厦门从事多年旅业的泉州人刘永芳,早在“绿皮车”时代他就想着利用“乡土乡音”的优势,参与铁路旅客的组接业务,经过这十多年的深耕,如今他的旅行社在业内已小有名气。刘永芳说:“当时很多同行都看到了铁路带动旅游的商机,我也果断地投入了这个行业。多年下来,现在身边已经有十多个外地的合作伙伴想到厦门开旅行社了。”
听闻福厦高铁即将开通运营,刘永芳兴奋不已,他说道:“福厦高铁开通,会给厦门带来大量的旅游客源,到时候我得多推出几条旅游线路了。”按照以往出游规律,旅游潮分淡季旺季,但是高铁的开通缩小了时空距离,改变了传统意义上淡旺季模式。“福厦高铁开通后,旅行社不但可以天天发团,而且即便只有一位客人也能成行,不分淡旺季。”刘永芳说:“福厦高铁的开通,对厦门旅游业来说是一个新的机遇,旅客多了,市场更大了,旅行社也将更加忙碌。”
泉州素有“海丝名城”、“世遗之城”之称,非遗文化资源丰富多元,是闻名遐迩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福厦高铁的开通运营,为泉州非遗文化“活起来”开辟了新路径,唤醒了泉州非遗文化的生命力。蟳埔女是我国三大渔女之一,是泉州蟳埔村渔女的称呼,蟳埔女日常都会头戴簪花围头饰,这被称为“流动花园”的簪花围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前往体验,也让蟳埔女习俗这一古老的国家级非遗文化声名远播。
黄丽泳是泉州蟳埔村的一名非遗文化传播使者,她从事蟳埔女文化传播已有十几个年头了。她在蟳埔村开设了一间晴天簪花围工作室,每天一早便穿上蟳埔女传统服饰,戴上美丽的簪花围,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们讲解介绍、盘发装扮,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今年,簪花围在网络上火爆,掀起了一场持续的文化热潮,慢慢的变多人对我们这个小渔村感兴趣了。”
“福厦高铁的开通,让更多来自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游客能利用短暂的周末来到蟳埔村,亲自体验泉州非遗文化,让泉州非遗文化的辐射面和传播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作为一名非遗文化的传播者,黄丽泳笑着说道,“高铁越开越快、越跑越远,我们蟳埔村的簪花围店就越开越多,泉州非遗文化也能越传越远。”
不断增长的动车客流和闽南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相互促进,福厦高铁犹如一只“强心剂”,慢慢的变成为一条“吸金热线”,带动漳州、泉州等沿线地区旅游产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打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旅游“精品路线”。福厦高铁这条跨越了茫茫波涛的钢铁巨龙,将进一步带动沿线各地文旅产业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加速区域间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流动,为沿线地区的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福厦高铁将智能高铁1.0成果进行深化应用,实现智能建造、智能装备和智能运营成套技术应用,是中国智能铁路最新科技成果的集大成者。作为继京张高铁、京雄城际后我国建成投用的又一智能高铁,数字施工与智慧建造技术在福厦高铁全生命建设周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八闽大地,距离北京一千八百多公里,自古,闽人出山如登天,闽道更比蜀道难。为了确认和保证福厦高铁能够顺利穿山越海,福厦高铁的建设者在全线全专业应用,应用了筑信息模型(简称BIM)技术,这在我国跨海高铁建设领域尚属首次。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福厦高铁BIM设计总体孙泽昌介绍:“福厦高铁设计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三维选线设计软件,构建了全线平方公里的数字地面模型、13类共计489个标准构建模型,实现了全线公里桥梁、路基、隧道、站场、接触网与轨道、立交道路的模型构建,提供了77处立交道路与7处站场概念模型的构建,让福厦高铁在虚拟世界有了一位“数字孪生”兄弟。有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助力,减少了碰撞与返工,提高了建造质量,让福厦高铁从一开始就自带智慧基因。
东南沿海铁路福建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刘军华介绍:“福厦高铁在智能运营方面,处处体现了智慧和便捷。可以用’高智商’和‘高情商’来概括。让旅客在出行过程中,充分享受安全、舒适的乘车体验。”
在“高智商”方面,福厦高铁系列智能化服务系统,可以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做精细化决策,让旅客出行服务、设备设施运维、运行安全保障、运输调度指挥等方面的决策更精准更及时。刘军华介绍:“福厦高铁沿线个客运车站,全部采用了站房精细化管理应用系统。车站旅客服务与生产智能管控平台、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智能视频分析系统,以“系统智能”为引擎,通过AIAI算法,实时监测站房环境参数和站内运营态势,为工作人员提供了精准的决策数据。”
为了应对沿海地区常见的台风、强降雨等恶劣天气给铁路设备带来的不良影响,福厦高铁通过高铁灾害大数据分析应用,实现了对关键气象灾害风险识别和精细化预警,逐步提升铁路防灾减灾能力。
在“高情商”方面,刘军华介绍到:“福厦高铁各类智能系统,通过各类传感装置获取的数据,可以自动感知旅客的真实体验,对站房、线路、列车上的智能设备做实时调节,不光让列车在运行中可以平稳地立起硬币,而且让旅客在进站、候车、乘车等过程中畅享智能体验。”
福厦高铁的开通运营,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是这条高铁的一道亮丽风景。相较于普通复兴号动车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作为新一代高速智能动车组,在智能化、舒适性、安全性等方面实现全新升级。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动车段张仁强介绍:“按照人机工程原理全面升级的座椅、电动腿靠等,大幅度的提高了座椅独立空间和乘坐舒适度;USB充电插口、无障碍车厢盲文标识,为旅客提供更便捷、更贴心的服务;变频空调机组、智能照明系统,让车间的氛围像家一般舒适。”在减震降噪方面,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做到了当列车通过隧道或交会时,能让旅客耳部的不适感更加难以察觉。此外,智能传感、智能监测、智能诊断等技术,为行车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在福厦高铁厦门北站的换乘中心,我国高铁站房面积最大的天气感应式智能天窗,可根据实时监测的光照强度、风力大小、降雨及室内外温差等数据,自动开合玻璃及窗帘。“这一设计在为旅客创造天人合一,独特舒适的候车体验。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北站项目总工潘峰潭介绍到:“换乘中心屋面还安装了当前全国高铁站房面积最大、光能利用率最高的智能光纤系统,安装面积约7000平米,可突破光的直线传播限制,实现自动跟踪采集阳光,让地下空间也拥有了地上空间的舒适感。另外,福州南站的候车居厅内,建设者应用光电技术,在大厅使用漫反射照明,让旅客见光不见灯,模拟自然采光,提供舒适温馨的候车环境。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千年伟业再创辉煌。福厦高铁作为国内首条跨海高铁,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中国铁路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中国速度”。这条高铁,亦充满了古色闽乡的独特韵味,它的开通运营,串起了祖国大好河山美如画,让“说走就走”的旅途拥有更多的“诗与远方”,助力经济发展腾飞,绘就民生幸福画卷。(李翔林思彤)
【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擘画生态文化新蓝图①】上杭白砂国有林场:践行“科技兴林” 书写“生态富民”答卷
【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擘画生态文化新蓝图①】上杭白砂国有林场:践行“科技兴林” 书写“生态富民”答卷
“碳”索新发展 “汇”聚向未来 南平市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建设研讨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