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产业市场专题频道2007两会自主创新专家说法
科学仪器设备(以下简称科学仪器)是科学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一流的科学研究往往离不开一流的科学仪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白准确地提出要“重视科学仪器与设备对科学研究的作用,加强科学仪器设施及检测技术的自主研究开发”。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精神,将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摆在科学技术工作的突出位置,加速推进科学仪器的自主研发工作,增强自我装备能力,有效支撑《规划纲要》的实施,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仪器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工具”。著名科学家王大珩先生指出,“机器是改造世界的工具,仪器是认识世界的工具”。科学仪器对科学技术创新,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都具备极其重大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199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R.R.Ernst指出,“现代科学的进步越来越依靠尖端仪器的发展”。人类在科学技术上的重大成就和科学研究新领域的开辟,往往是以实验仪器和技术方法的突破为先导。从宇宙世界到基本粒子、从生命起源到人类自我认识等研究的重大突破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科学仪器。据不完全统计,一个多世纪以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中,有68.4%的物理学奖、74.6%的化学奖和90%的生物医学奖是借助各种先进的科学仪器完成的。正是由于毛细管阵列式基因测序仪的发明,才克服了世界“人类基因测序工程”进展缓慢的困难,创造了该项伟大工程大大提前完成的奇迹;作为我国自主创新标志成果的神舟号系列飞船,尤其是“神五”和“神六”的连续成功发射及顺利返回,关键就在于加强了测量与控制等关键技术和设备的自主创新。
科学仪器是保障经济发展、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条件。首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指出:“新技术革命的关键技术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由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三部分所组成。测量技术则是关键和基础”。科学仪器是信息获取的源头,是信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仪器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性怎么形容都不为过。党的十六大报告说明,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为此,科学仪器是有效推进型工业化道路的基础性支撑。其次,科学仪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美国商务部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20世纪90年代中发布的调查数据表明,美国仪器仪表产业的产值约占社会总产值4%,而它拉动的相关产值却达到社会总产值的66%。
事实上,在现代化大生产中,虽然各种测量与控制仪器仪表通常仅占化工厂、钢铁厂等企业固定资产的15%左右,但正是这些科学仪器决定着产品的品质和水平,决定着这一些企业产品的竞争力。第三,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可以说,武器就是精密的科学仪器。当前,军事技术正朝着高、新、尖、精的方向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隐身化、微型化、一体化等是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武器装备的发展的新趋势。1991年海湾战争美国使用的精密制导炸弹和导弹只占8%%,12年后美伊战争中美国使用的精密制导炸弹和导弹提高了90%以上,这些先进武器都是靠一系列先进的测量与控制仪器系统装备实现其控制功能的。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加强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慢慢地加强,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对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提出明确要求。而目前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社会健康发展的瓶颈;食品安全问题、公共突发事件、疾病诊断、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等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这些重大问题的解决不能离开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手段。
1.创新型国家都十分重视科学仪器的自主研发。欧美日等国家都把“发展一流的科学仪器支撑一流的科研工作”作为国家战略,对科学仪器的装备和创新给予重点扶持。如美国通过国家自然基金(NSF)和国家健康研究院等扶助科学仪器的研发,确保美国在世界科学仪器产业的领头羊;日本于2002年制定了高精密科学仪器振兴计划,在岛津公司的田中耕一因为在仪器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2002年诺贝尔奖后,日本文部科学省决定,从2004年起斥巨资(100亿日元)开发世界尖端的分析计算测量仪器,以催生更多诺贝尔奖级的科研成果;欧盟在“第六框架计划”(2002-2006)中将“操纵和控制设备和仪器的开发”列为纳米技术和纳米科学领域的重点内容,在“第七框架计划”(2007-2013年)中,斥资41亿欧元大多数都用在辐射源、望远镜和数据库等新型研究基础设施建设;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理事会制定了“研究工具、仪器和设施计划”,等等。
2.技术发展的新趋势。科学技术的快速的提升,促进科学仪器新技术、新成果层出不穷。目前,科学仪器已远远超出“光机电一体化”这个概念,除了加入计算机技术,还大量引进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如纳米、MEMS、芯片、网络、自动化、免疫学、仿生学、基因工程等等新技术,同时,一些高精尖的军用技术向民用技术转移,大幅度的提升了科学仪器的技术水平和更新换代速度。当今科学仪器发展总体上呈现出如下趋势:一是,常规科学仪器向多功能、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二是,生命科学科学仪器向原位、在体、实时、在线、高灵敏度、高通量、高选择性方向发展;三是,用于复杂组分样品检测分析的科学仪器向联用技术方向发展;四是,用于环境、能源、农业、食品、临床检验等国民经济领域的科学仪器向专用、小型化方向发展;五是,样品前处理科学仪器向专用、快速、自动化方向发展;六是,监控工业生产的全部过程的科学仪器向在线、原位分析方向发展。
3.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一是,PerkinElmer、热电、安捷伦、岛津、布鲁克等科学仪器企业大集团主导着国际科学仪器的市场;二是,中小型科学仪器企业通常向“专、精、特”方向发展;三是,通过并购和组建战略联盟,形成科学仪器大集团是国际科学仪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趋势。
历年科技发展规划都将科学仪器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第一个12年规划,将“仪器,计量及国家标准”作为13项重大任务之一。“两弹一星”期间,科学仪器得到重要进展,自力更生,攻破了一大批技术难关,制造了光学测量仪器、质谱仪等几十万台件设备、仪器、仪表,为“两弹一星”做出杰出贡献。
1.自主研发投入少,核心技术匮乏。近年来,我国对科技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但“重引进,轻自主研发”的现象仍非常严重。据统计,“十五”期间,863计划、973计划和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科技计划经费的20%左右用于购置科学仪器,985工程、211工程及知识创新工程更将大量的经费用于科学仪器购置,但在科学仪器研发方面,政府支持严重不足。863计划、973计划和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国家3大主体科技计划“十五”期间共计330亿元,用于“科学仪器设施研制与开发”项目的仅0.85亿元,而反观美国,仅以NSF为例,2003和2004年投入到大学的相关项目中,科学仪器研制或功能改进占支持科学仪器总金额的25.3%%。投入不足使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仪器十分有限。
2.与国际先进科学仪器存在很明显差距。我国科学仪器工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的能力。但是,由于核心技术匮乏,且制造业、材料业等与科学仪器产业紧密关联的产业总体水平不高,我国科学仪器产业总体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存在很明显的差距。在中高档科学仪器方面,如等离子体质谱仪、核磁波谱仪、高档激光干涉仪等附加值高的科学仪器,我国基本处于空白,即便在一些科学仪器方面有一定突破,但离市场尚存在比较大差距;在中档科学仪器方面,如液相色谱仪、生化分析仪器、X射线晶体定向仪等,我国虽然有产品,但稳定性和重现性不高,及相应的应用软件等配套性较差,导致这些科学仪器市场占有率不高;在中低档科学仪器方面,如气相色谱仪、紫外吸收光谱仪等附加值不高的科学仪器,虽然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有的还出口国外,但国内厂商之间竞争十分激烈,有些甚至存在恶性竞争。
3.市场巨大,但主要是依靠进口,科学研究“空芯化”现象严重。我国每年上万亿元的科学仪器固定资产投资中,有60%%是用于进口设备,其中精密仪器等高技术上的含金量和高的附加价值的产品主要依赖进口。以分析测试仪器为例,据保守统计,分析仪器进口总额从2001年的9亿美元猛增到2004年20亿美元以上。在生命科学科学仪器方面,我国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则更为严重。近年来,我们国家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大型科学仪器已具备一定规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2年底,50万元以上的科学仪器总值已超越150亿元,但是90%以上都是依赖进口。尤其是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建立的研究实验基地,虽然装备精良,但往往是自我装备能力明显不足,重要科学仪器及其辅助设备基本都依赖进口。著名科学家师昌绪先生曾指出:“须知一个仪器从实验阶段做到成为商品,至少要3-5年,而这期间大量有开拓性工作都已发表,而买来的设备已是强弩之末,难以作出开创性的工作”。科学研究依赖进口科学仪器的“空芯化”现象使得我们国家科技创新面临十分不利的局面。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对外技术的依存度低于30%”是创新型国家十分重要的指标,而目前,作为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的“工具”的科学仪器严重依赖进口,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严重不符。为此,加强科学仪器自主研发,降低对国外科学仪器的依存度,是增强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自我装备和提升的重要方法,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工作。
一方面,《规划纲要》明白准确地提出要“加强科学仪器设施及检测技术的自主研究开发”和“科学实验与观测方法、技术和设备的创新”。同时,《规划纲要》在环境、能源、水和矿产资源、制造业、人口与健康以及公共安全等重要领域中近30处提出要加强监测技术、检测技术、测试技术、勘探测试技术等研究工作。另一方面,科学仪器是我国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北斗星定位系统等重大工程、重大装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重大工程和重大装备往往关系到国家的重大利益,它们的实施更需我国自主研发的科学仪器。同时,科学仪器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神舟飞船由“测控与通信”、“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仪表”等13个部分所组成,实际上,上述“测控与通信”等3个部分等都是由若干科学仪器组成。为此,加强科学仪器的自主创新,是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精神,是有效支撑国家重大工程的重要举措。
先进的科学仪器既是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的前提,也是创新研究的主体内容之一和创新成果的重要体现形式,科学仪器的创新往往成为最有价值、最具活力、最存在竞争力和发展前途的创新。统计根据结果得出,一个世纪以来,50多位科学家因为在科学仪器方法和技术方面的直接成果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1/3以上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和生物医学奖颁发给了那些在电子显微镜、质谱仪、CT断层扫描仪、X光物质结构分析仪、光学相衬显微镜和新开辟领域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等科学仪器及其方法技术方面有杰出创新的科学家;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更是全部奖给了3名在分析仪器研究领域有杰出贡献的分析化学家;200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对极宽频带的高准确计量激光仪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的三名物理学家。
虽然我国已向国外购买了大批的科学仪器,但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尤其是涉及军事、纳米、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科学仪器,发达国家一直对我国进行封锁。如SARS爆发后,我国拟建立生物安全p4实验室,而其中的核心仪器国外对我国实行封锁;再如,风洞在国防、铁道、桥梁等领域具有十分及其重要的作用,而其中的核心仪器国外也一直对我国实行封锁;又如,高档激光干涉仪是超高精密测量和加工的必备测量仪器,仅有极少数的几个国家生产,但全部禁止向中国出口,等等。为了彻底破除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加强科学仪器的核心技术的自主研究和开发,积极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科学仪器,有很大成效避免“受制于人”,是抢占科技战略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外发达国家采用提高有关项目的测试指标等手段,设置技术壁垒,致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加强我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提高其检测水平和能力,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如果能针对我国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的检测需求,发展起具有我国特色的科学仪器产业,能大大的提升我国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的技术壁垒,限制或减少国外商品涌入中国,进而达到反标准控制的作用。
目前,我国科学仪器产业尚为幼稚产业,并且很多产品仅限于中低档水平。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核心技术匮乏、工艺水平不高、配套性差等不足,另一方面,生产高档次科学仪器的公司基本空白,中低档科学仪器产业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些领域甚至存在国内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2000年调查数据表明,全国生产气相色谱仪器的企业多达80家。
我国科学仪器产业存在以上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长期以来,各有关方面对科学仪器的自主创新重视不够。为此,加强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提升科学仪器研究开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上的水准,这是在WTO时代我们国家科学仪器产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1.国家领导人格外的重视科学仪器研究开发工作。早在1995年,、、、和宋健等领导同志就对卢嘉锡、王大珩等20位院士提出的《关于振兴我国仪器仪表工业的建议》作出重要批示。2000年,、和等领导同志又对王大珩、杨嘉墀等11位院士关于《我国仪器仪表工业急需统一规划和归口管理的建议》作出重要批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同志指出:“仪器仪表工业很重要”。
2.现实需求要求我国加强科学仪器自主研发。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白准确地提出了要把我国建设为创新型国家的伟大战略,《规划纲要》及其配套政策对我国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提升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将对科学仪器有旺盛的需求。首先,《规划纲要》明确部署了未来15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任务,任重而道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重大任务的实施对科学仪器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其次,微观、宏观、综合和极端条件化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这对传统的科学仪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对重大精密科学仪器需求迫切。例如,电子显微镜是纳米技术探讨研究必不可少的科学仪器,目前,在亚埃级电子显微镜的支撑下,国际一流的纳米技术已到亚埃级别的微观尺寸,要保证我们的纳米技术处于国际一流水平,必然需要亚埃级电子显微镜,否则我们仅能处于国际二流的纳米级的水平。第三,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生产安全、进出口贸易、医疗卫生等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领域对科学仪器也有着重大需求,统计表明,这些领域对科学仪器的需求每年以约30%%的速度持续攀升。
3.我国已具备大力推进科学仪器自主创新的门槛。在政策方面。全国科技大会召开,自主创新已深入人心,国务院发布的《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明白准确地提出了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这些政策为科学仪器的自主创新提供了重要政策保障。在基础理论和方法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投入支持下,我国已在许多与发展新的科学仪器相关的重要前沿领域,如微纳米技术、电化学、色谱学、化学计量学、光谱学、传感器等,在国际上占据了先发位置。在关键共性技术储备方面。通过“九五”、“十五”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的实施,攻克了一大批核心技术、工艺技术,仅“十五”科技攻关计划“科学仪器设施研制与开发”项目,就攻克了核磁测井技术、液相色谱高灵敏度检测技术、微波源技术、光谱全谱技术、X射线小角散射技术和微波消解等近30项关键技术。在人才队伍方面。我国已具备一大批活跃在国际科学仪器领域的研究、生产和管理的人才队伍,已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专家和高级技术工人相协调的较为合理的人才队伍。在产业基础方面。通过国家长期以来的全力支持,逐步形成了一批以国有骨干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转制的企业型科研院所和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小型科技型企业为整体的结构的科学仪器骨干企业。目前,量大面广的常规科学仪器市场占有率已由10年前的13%%提升为40%以上。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方针,针对《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强科学仪器自主研发,以及监测技术、检测技术、测试技术、勘探测试技术等工作的战略部署,采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自主创新模式,一是重视自主知识产权和标准的创造,以加强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为突破口,带动产生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仪器;二是坚持项目、基地、人才建设相结合,促进一流人才和重点项目向科学仪器基地聚集,带动产生一批科学仪器研发基地和具有核心技术的公司集团,增强我国科学仪器设施的可持续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三是加强军民两用技术探讨研究开发,鼓励高端军用技术向民用科学仪器转移;四是充分运用政府采购手段,加强政府首购和认购制度的执行力度,尤其是加大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对自主研发科学仪器的采购力度;五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在进口科学仪器的同时,引进先进设计制造技术,鼓励我们国家科技人员与国外共同研发科学仪器;六是充分的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调控作用,调动有关企业的积极性,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格局,同时,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等为科学仪器发展投融资提供便利条件。
战略导向性。一是,要加强受制于人的科学仪器的研发。二是,要提炼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急需解决的科学仪器的重大技术问题,重点组织力量开发和攻关。三是,推动一批科学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和研究开发平台建设,加强工程化研究和核心技术探讨研究,增强科学仪器工程化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继承延续性。要充分的利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973计划、863计划和科技攻关计划等科技计划(专项)形成的具有一定优势的核心技术,对可能形成重大突破的重大科学仪器给予重点支持,同时要充分的利用已取得的重大成果和一切国际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
1.新技术新方法研究。科学仪器是成熟的测试技术和方法的物化,如先有了色谱学,后才出现了色谱分析仪器;先有了极谱法,后才诞生了极谱仪;先发现了X射线的衍射现象,后才出现了X射线衍射仪。测试方法和技术的创新性往往会决定着科学仪器的创新性水平,诺贝尔奖等高水平奖项通常都是授予在方法和技术上有重大突破的科学家。为此,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对科学仪器的发展至关重要,要特别倡导开展一些科学仪器的新原理、新设计、新工艺的研究和开发。
2.重要科学仪器的自主研发。鼓励集成创新,充分集成光学、机械、电子、计算机、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力量,综合运用激光、超导、纳米、生物芯片、MEMS技术等高新技术,加强重要科学仪器的自主研发。一是攻克一批能有效带动和引领科学仪器行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如高稳定光源、高分辨分光元器件、高性能检测器、新型质谱质量分析器、高效分离色谱柱及填料、EPC电子压力控制器及自动转换阀等核心部件。二是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新兴领域相关的重大科学仪器。这些领域必然的联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国家战略安全,又往往受制于人,而我国在这些新兴领域也拥有非常良好的基础和技术储备。三是涉及我国独特资源和独特环境的科学仪器。如中药现代化研究、人类肝蛋白组学研究等所需的科学仪器,对我国特有农产品、工业品等品质分析的近红外光谱仪器,以及公共安全等仪器设施。四是与大科学装置配套的重要科学仪器。加强科学仪器与国家已建和在建的中子散射源、国家强磁场、上海光源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等大科学装置的配套性建设,充分的发挥大科学装置在实际在做的工作中的重大作用,拓展大科学装置的应用领域。五是国家计量基标准的建立。建立和完善一批国家计量基标准,推动一批重要计量基标准、标准物质及检测技术达到发达国家先进计量水平,填补若干不能参加国际比对的空白项目;应对国际单位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以量子物理为基础的、高准确度和高稳定性的计量基标准设备。
3.科学仪器升级改造技术探讨研究开发。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一种重要模式,《规划纲要》及其配套政策明白准确地提出要加强重大装备、重大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们要坚持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充分挖掘现有大量科学仪器潜能和利用水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关技术,并推广应用。首先,加强重要科学仪器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充分消化吸收现有重大科学仪器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仪器产品。其次,开展系统改造、升级。通过技术创新,对科学仪器中已不能够满足实际在做的工作需求的控制管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及其软件等进行研究开发或技术升级,恢复和提升科学仪器的指标。第三,着力功能开发。研究开发与现有科学仪器配套的核心部件,拓展现有科学仪器功能,提升其性能指标。
4.辅助设备的研究开发。科学仪器通常由主机和试剂、软件模型、样品前处理设备等辅助设备组成。一方面,试剂等辅助设备往往成为科学仪器综合使用效果的主要的因素。另一方面,重视科学仪器的配套试剂、样品前处理设备等的研发已是发达国家仪器厂商的重要发展的新趋势,辅助设备已成为现在和未来较长时间内科学仪器市场之间的竞争的焦点。为此,我们要格外的重视科学仪器的辅助设备的研究开发。
5.科学仪器成果二次创新。目前,在科技计划(专项)及其他渠道的支持下,我国已经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学仪器关键技术和成果,但是由于缺乏工程化研究、与有关领域实际的需求严重脱节等问题,一大批成果离市场化还存在很大差距,这对国家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我们要在前期工作所取得的关键技术和科学仪器的基础上,加强二次创新,一方面,开展工艺和工程化的研究工作,增强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结合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生产安全、进出口贸易、医疗卫生等实际应用领域的特殊应用需求,开展现有科学仪器成果的应用研究,提高现有成果的市场转化水平。